鸭绒价格暴涨240%,羽绒服产业迎来严峻考验
一年间,一吨鸭绒的价格从17万元飙升至58万元,羽绒服行业正面迎着原材料暴涨的巨浪。
“去年这个时候,90%白鸭绒每公斤约420元,现在最高已经到了560元。”一位羽绒源头厂商的从业者透露。羽绒原料价格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暴涨,鸭绒同比上涨50%以上,鹅绒也较去年同期上涨30%左右。
在安徽无为羽毛羽绒产业园,企业主们面对价格已飙升至每吨58万元的鸭绒,不得不重新计算成本与利润。这股涨价潮已席卷整个产业链,从羽绒服到羽毛球,无一幸免。
01 价格疯涨
羽绒金网的最新数据显示,截至10月底,90%白鸭绒价格已涨至约560元/公斤,创下近十二年高位。
在无为市,被誉为“羽毛羽绒之乡”的产业园区内,负责人罗主任证实了鸭绒价格的异常波动:“优质鹅绒价格已达120万元一吨,折合600元一市斤,创下近年新高。”
羽绒原料的“疯涨”并非孤立现象。羽毛球核心原料羽毛切片的价格也从2023年的每根4角多,飙升至2025年的8角5分。
02 连锁反应
猪肉与羽绒,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领域,却在价格层面形成了有趣的联动。
无为羽毛羽绒产业园的罗主任解读了这一现象:“当猪肉价格走高,禽类作为替代品销量增加,鸭毛鹅毛产量随之上升,价格自然走低;而今年猪肉价格回落,家禽销量受影响,作为‘附属品’的羽毛产量锐减。”
与此同时,禽类养殖量的下降也是关键因素。中国畜牧业协会的监测统计显示,鸭的出栏量从2019年的48.78亿只下降至2023年的42.18亿只,鹅的出栏量也从6.34亿只下降至5.15亿只。
此外,羽毛出口量大幅增长,进一步加剧了原材料供不应求的局面。
03 产业困境
面对原料价格持续上涨,羽绒服行业却出现了一种“反逻辑”现象——原料在涨,售价在降。
今年,众多羽绒服品牌选择集体让价:波司登将基础款定价回落至千元以内;鸭鸭、雅鹿在中低端区间主打300-700元。这种“原料涨、售价降”的局面,让企业的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。
同时,市场监管部门发现,有商家采用“丝”来填充到被子里替代“绒”,以此控制成本。浙江湖州织里警方近日查处一起生产销售伪劣儿童羽绒服案,涉案羽绒服的绒子含量基本为0%。
04 消费者何去何从
中国羽绒工业协会信息部主任祝炜表示,一件填充90%白鸭绒、充绒量150克的羽绒服,羽绒原料成本约63元至83元,加上面辅材料和人工,核心成本在126元至248元之间。再算上其他成本,一件羽绒服的合理售价不太可能低于300元。
对于低于300元的羽绒服,祝炜分析,可能是几年前的库存产品、填充量在100克以下的轻薄羽绒服,或者是填充了绒子含量为70%、80%以及价格较低灰鸭绒的合格品。
05 行业未来出路
面对困境,无为市正将“向外输送原料”模式转向“本地深加工”,通过提升产品附加值突围。
同时,市场监管总局表示,将推动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产品质量分级试点工作,依托构建科学规范的分级评价体系,引导企业培育以技术、标准、品牌、质量等为核心的发展新优势。
平湖市已率先行动,联合国内权威检测机构成立平湖羽绒服产业质量促进中心,聚焦绒子含量、蓬松度等5项核心指标开展质量分级。
网友精彩看法:
“羽绒服价格终于回归正常了!去年动不动就上千,今年很多品牌都回到了合理区间,这才是真实的市场需求。”
“原料涨成衣降,企业利润被挤压,会不会有商家以次充好?监管必须跟上,防止假冒伪劣产品泛滥。”
“去年被高价吓退,今年终于入手了心仪的羽绒服。消费者不是不愿花钱,而是拒绝不合理溢价。”
新闻来源:本文信息综合自澎湃新闻、36氪、中安在线等媒体报道。